小编整理了一些防护小知识,请看↓
1. 工作防护篇
通勤路上保持距离——为了以后通勤路上还能遇见你
1. 单独出行、错峰出行。建议:步行、骑行或私家车出行。
2. 如需乘坐公共交通时,与他人保持足够的距离。建议尽量去人少的车厢,如果车上人很满,不妨等等下一辆。
3. 全程佩戴口罩。(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)
4. 车内设施能不摸就不摸,也别摸眼鼻口耳,下车后记得尽快洗手。
5. 如果周围有人发热或咳嗽,戴好口罩,保持1~2米以上距离,并及时换乘其他交通工具。
办公空间适当“冷漠”——为了以后同事还是你
1. 尽量申请在家办公。
2. 进办公楼前主动接受体温检测。
3. 尽量走楼梯,还能锻炼身体。如果选择坐电梯,要注意戴好口罩,尽可能不直接触碰电梯按键等。
4. 日常勤洗手,戴好口罩。
5. 重视常用物品及公用物品的消毒。(桌椅、手机、订书机、文件夹、鼠标、键盘等)
6. 准备带盖的水杯,自备保暖的物件。尽可能不开空调,保持办公区域空气流通。
7. 与同事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。杜绝近距离交谈,尽量线上讨论、网络会议。
8. 谨慎接待访客,尽可能电话沟通或网络联系。
9. 公共卫生间不乱碰,人多排队保持距离,盖上马桶盖再冲水,再用7步洗手法认真洗手。
10. 就餐前洗手,考场式就餐。(尽可能自己带饭、保持距离、不交谈、不分享食物)点外卖尽量无接触取餐,错峰就餐、拒绝聚餐。
2. 个人防护篇
减少外出活动——为了以后可以游历全球
1. 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及人员密集的场所,避免接触相关患者。如必须外出,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。
2. 增强个人体质和免疫力。
3. 保持环境、物品清洁和通风。
4.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。如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手肘、纸巾或者衣服遮住口鼻。
5.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隔离,严重时须及时就医。(包括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轻度纳差、乏力、精神稍差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头痛、心慌、结膜炎、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)
6. 勤洗手,随时保持手卫生。使用洗手液、香皂及流动的水或者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。
7. 家庭备置体温计、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、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。主动做好家庭健康监测工作,主动测量体温。
8. 不要接触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(即野味);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(禽类、海产品、野生动物等)的市场。
疫情过后,最想见的人是你!
内容来源:应急管理部、丁香医生、新华社